方法 将6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抗癌防移片联合化疗组(即治疗组)30例,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30例,比较两者近期客观疗效

方法 将6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抗癌防移片联合化疗组(即治疗组)30例,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30例,比较两者近期客观疗效、生活质量、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 研究非布司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尿酸(SUA)水平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6月到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确认细节AGA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别嘌呤醇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非布司他治疗,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点的血清SUA、8-羟基脱氧鸟苷(8-OHdG)、3-硝基络氨酸修饰蛋白(3-N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变化。结果
Acalabrutinib 竹黄在我国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主要活性代谢产物为竹红菌素等苝醌类光敏色素。前人关于竹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成分分析、临床应用和发酵培养等方面。竹黄遗传多样性的存在是不同居群、不同菌株之间竹红菌素生物合成代谢差异的原因,并且随着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机制被不断揭示,对于竹黄的遗传多样性、竹红菌素的合成代谢与抗癌作用机理等研究正持续深入。Selleck应用不同的分子标记发现,竹黄遗传多样性既可能来源于居群内,也可能来源于居群间;而通过化学修饰或物理修饰都使竹红菌素在肿瘤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上展现出诱人的前景。同时,影响竹红菌素产生的聚酮合酶基因等新的研究发现最终将会有助于掌握竹黄中竹红菌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综述了竹黄的遗传多样性、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癌细胞的作用和竹红菌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竹黄的资源保育和竹红菌素的深入研发提供参考。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