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以脊柱韧带异位骨化为特点的常见疾患~([1])。亚洲人群较欧美常见,其中日本发病率最高,为1.9%~4.3%;中国人群发病率约为3.08%。发病以C5最为多见,Vactosertib其次为C4和C6。大多数OPLL发生在40岁以后,平均发病年龄50岁,男性发病几乎是女性的两倍~([2-5])。随着骨化的进展,特别是骨化块厚度的生长导致颈椎管逐渐狭窄,脊髓和神经组织受压损伤,可导致不同程度四肢感觉、运动、大小便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甚至瘫痪点击此处~([6-7])。目前对于后纵韧带骨化症机制的研究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生物力学因素、细胞内外细胞因子作用、生活习惯等。
中药质量研究应服务于中医临床,为安全、有效、稳定、可控地治疗中医证候提供科学依据、物质基础、生产技术与质量控制方法。因此,在把控中药及其复方成分Selleck Z-VAD-FMK复杂且不稳定多成分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创建适宜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方法尤为重要。基于中药材基因的多样性、中药原植物体内的节点代谢和代谢网络等特点,运用整体观念、统计遗传学、信息熵原理和中药化学合成途径等,从全新视角构建中药宏观质量的评价与控制方法。以期打破惯用几千年的”斗谱给药”理论、为中药稳态提取与宏观质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理论、技术与方法。